祖先牌位堂號由來

堂號是每一姓氏發源地的代號,也適用於區別姓氏、宗族或家族,是倫理的凝結力,也是宗族的團結力。「堂號」讓您知道 400 年前、200年前、77 年前或何時來台,都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,只有「堂號」能讓您完全了解。

「台灣人」的祖先大約都是來自中國北方的中原地區,祖先為了逃避北方匈奴的侵略而南遷到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,所以「台灣人」大約是來自北方的中原漢人。五胡亂華之後,華北經過長期戰亂,原先在河洛地區(河圖與洛書),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與的圖象、數列。

知識分子、士、農、工、商、、等紛紛逃亡到江南地區避亂,也有族群避難遷徙,輾轉來到閩南泉州、漳州、潮州、汀州或梅州、惠州等地區定居。河洛叫做「河圖與洛書」,河洛尌地區來講尌是中國河南、洛陽一帶地區,廣義泛指中原。為了讓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的來處,使用「堂號」讓不同時間到達的移民可以辨認自己的宗親,得到暫時的照顧。久而久之,「堂號」成了姓氏宗親聯誼的代號。

「堂號」也可以使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發源處,可以知道先人從哪來?「堂號」世界只有中國有,我們不能讓「堂號」消失。在中華民族的族群當中,「堂號」最完整的只剩下客家族群。堂號即祠堂的名稱或稱號,主要用於區別姓氏、宗族或家族、地名(姓氏宗族的發源地)。堂號除在祠堂使用外,還會在族譜、宅院、牌位、墓碑等處使用。以下我們從堂號來參考祖先發源處。

1. 太原堂(山西太原):王、祝、溫、郭、霍、羊、祁、、武、祝、宮、
溫等。
2. 天水堂(甘肅天水):莊、趙、尹、秦、狄等。
3. 平陽堂(山西臨汾):歐、牟、汪、巫、柴、解等。
4. 弘農堂(河南弘農):楊、譚等。
5. 西河堂(山西離石縣一帶):林、毛、卜、卓、宰、靳、卓等。
6. 江夏堂(武漢江夏):黃、費等。
7. 汝南堂(河南汝南):周、袁、廖、齊等。
8. 安定堂(甘肅安定):胡、梁、伍等。
9. 扶風堂(陜西長安):萬、班、馬、魯等。
10. 延陵堂(江蘇武進):吳、龔等。
11. 京兆堂(陝西西安):史、黎、宋、未、杒、康、段、冷、車等。
12. 河東堂(山西夏縣):呂、柳、薛、裴、衛等。
13. 河南堂(河南陽縣):方、丘、邱、寇、褚等。
14. 河間堂(河北獻縣):詹、章、凌、俞、畢等。
15. 沛國堂(安徽宿縣):朱等。
16. 東海堂(山東兗州東南,江蘇邳縣以東地區):徐、有、茅、等。
17. 東魯堂(山東東魯):顏、孔等。
18. 東萊堂(山東東萊):呂、王等。
19. 武威堂(甘肅武威):石等。
20. 武功堂(陝西武功):蘇等。
21. 南陽堂(河南南陽):葉、白、鄧、姬、許、翟、韓等。
22. 高陽堂(河北高陽):許等。
23. 清河堂(河北清河):張、傅等。
24. 陳留堂(河南陳留):謝、阮等。
25. 彭城堂(江蘇銅山):劉、金、錢等。
26. 燉煌堂(甘肅敦煌):洪等。
27. 渤海堂(河北河間):高、封、甘、歐陽等。
28. 鉅鹿堂(河北鉅鹿):魏等。
29. 滎陽堂(河南滎陽):鄭等。
30. 廣陵堂(江蘇都縣):蕭。
31. 潁川堂(河南潁水):陳、鍾、賴等。
32. 豫章堂(江西南昌):羅等。
33. 濟陽堂(山東定陶):蔡、柯、江、陶等。
34. 隴西堂(甘肅隴西):李、牛、彭等9。

全商品介紹